
2025年9月18日,应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波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若干多尺度材料计算模型的合理构筑及应用”的学术报告,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0余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吴波教授围绕“AI for Science”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讲解。他指出,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推动材料科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和高通量实验计算技术的融合,将为新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构建合理可靠的材料多尺度模型,是高通量计算产出高质量数据、推动新材料人工智能研发的前提。吴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多尺度材料计算模型构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享了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多层次建模思路与方法。他结合团队研究实践,分享多个特色案例:从基于原子择优占位研究金属材料中多元合金相结构与性能,到材料物相和微结构模拟的多尺度模型应用,再到材料制备加工过程仿真与工艺优化,覆盖钛合金、锌铝合金、高熵钢、汽车玻璃等多种材料体系,深入解析模型构筑逻辑与实际应用价值。
吴波教授深耕材料多尺度模拟领域多年,作为福州大学材料基因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专注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交叉领域的多尺度模拟研究,在模型构建、算法创新等方面成果显著。报告中,他以深厚学术积累,串联理论推导与实践案例,清晰呈现多尺度模型从构建到应用的完整路径。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模型可靠性验证、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及未来研究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提问与深入讨论。吴教授耐心解答了相关问题,并鼓励青年学者勇于创新,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融入材料科学研究实践中。
吴波教授现任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材料基因工程、材料计算模拟及人工智能在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在材料科学与计算模拟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
此次报告由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是红柳讲坛助力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校外前沿学术资源,为校内师生搭建与领域专家交流的平台,既拓宽了材料科学研究视野,也为学科在多尺度计算、材料基因工程等交叉方向的发展注入动力,推动学校材料学科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