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正文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材料腐蚀科学领域TOP期刊Corrosion Science发表文章
2021年08月04日 16:23   访问量:   来源:     打印    


近期,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石玗教授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copper/316L stainless-steel dissimilar-metal welded joints》在国际腐蚀科学领域TOP期刊Corrosion Science(影响因子7.205)在线发表。该研究工作是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合作完成,第一作者为许有伟讲师,通讯作者为石玗教授

永久阴极铜电解技术是当前主流的短流程铜冶炼方法,其中永久阴极板采用异种金属焊接结构,接头的导电性能和腐蚀失效寿命是决定其服役性能的关键指标。在工业应用中,生产1吨阴极铜需要消耗约260–280 kW•h的功率,提高电流效率和降低能耗是提高电解生产技术的关键策略。Cu/不锈钢直连型复合焊接结构由于其优良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抗弯性,是制造永久性阴极板的最佳选择。然而,在电解铜溶液中,永久性阴极板Cu/钢焊接接头是腐蚀失效的首要位置。该论文针对Cu/钢焊接接头在电解铜溶液中的腐蚀问题,采用多种表征方法揭示了铜/钢焊接接头固溶体冷凝过程中的相分离现象,对分离相产生的微尺度电偶腐蚀加速Cu/钢焊接接头在重腐蚀环境下的失效行为进行了阐释,为后续开展Cu/钢焊接接头工艺优化及中间过渡层设计指明了方向,对推动电解铜行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计划和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计划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orsci.2021.10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