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共同邀请,中南大学张新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左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李晓延教授分别于2006年5月20日下午在学校逸夫科技馆小报告厅作了四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旭东教授主持,学校副校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天东教授,科技处处长樊丁教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材料学院院长王希靖教授,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材料学院副院长阎峰云教授、寇生中教授以及重点实验室和材料学院部分教师、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四位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条理清晰,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显示出他们在本学科领域的不懈探讨和独到见解。专家们把复杂的专业知识寓于简练通俗的讲解中,并在报告的结尾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友好的互动,热心回答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使得我室师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
专家简介:
1.张新明 教授
报告题目: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的高效利用
中南大学教授,1987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TH-Aachen)获博士学位,中南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光召科技奖”。张新明教授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金属材料方面,特别是铝及铝合金的组织、织构理论与塑性加工技术取得了重要创造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中国铝业科技合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本,组织并参与编著《冶金百科全书》、《机械工程手册》、《材料工程大典》以及组编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国际会议论文集等。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863高技术、国家攻关等国家级课题多项,其中的“高压阳极电容铝箔的研究”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左 禹 教授
报告题目:小孔腐蚀早期的电流波动统计规律及其与腐蚀过程的关系
左禹教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表面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并兼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非金属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也出任中国工业防腐蚀协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随后在北京钢铁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取博士学位,同时1989~199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研究。
3.王华明 教授
报告题目:激光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进展
王华明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岗位: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生导师。
1996年34岁时晋升为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 1992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基金”,成为北航第一位“洪堡学者”。1996年被评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教师”;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00年获“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容闳科技教育奖”;2001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2002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及“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 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2003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还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中航总科技进步奖”,入选“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4.李晓延 教授
报告题目:材料与结构的寿命工程
李晓延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与宇航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起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现兼任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中石化分析评估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机械强度杂志编委。 1995年至1996年在葡萄牙焊接与质量研究所访问研究,2000年至2003年在芬兰拉彭兰塔工业大学访问研究,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各一项。(编辑:盛捷)